全文共2326字 | 阅读需8分钟
1986年,在河南濮阳市濮阳县,考古发现“西水坡遗址”,距今6500年,其中龙虎大墓布局表明:当时已经掌握“二十八星宿”与“二分二至”。如今,回归年长度是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,因此西水坡先民必然已经知道一个回归年的大致长度。
1978年,在山西临汾襄汾县,考古发现“陶寺遗址”,距今4300—3900年,其中出土一把用于立表测影的圭尺,还有一座“观象台”。 经过复原验证,中科院学者何驽指出:当时已经可以观测20个节气。从6500年前的二分二至,到4000多年前的20个节气,这是中国原创24节气的铁证。
据此可见,中国历法至少可以追溯到6500年前。西水坡之后,中国历法不断改进,不仅历代皆有自身历法,而且同一时代还有多种历法,比如文献中有“古六历”之说,其中春秋战国时就有几种历法同时存在。
汉武帝时,司马迁等上书“言历纪坏废,宜改正朔”,于是 汉武帝征召全国著名天文学家,搞出了十余部历法,最终选择了邓平制定的历法(即邓平历),因为该历法始用于太初元年,所以又称“太初历”。
展开剩余82%问题在于:太初历出现之初,就又被称为“夏历”,从太初历1970年时的中国传统历法——农历,都又被称为“夏历”,那么原因何在?
农历又称夏历原因
后汉书记载: “孝武皇帝摅发圣思,因元封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(朔旦旧指每月初一,亦指正月初一,朔旦冬至19年出现一次,故有19个太阴年7闰月等于19个太阳年) ,乃诏太史令司马迁,治历邓平等更建《太初》,改元易朔,行夏之正。”
因此,农历被称为“夏历”的原因,就在于“行夏之正”。问题是,何谓“行夏之正”,上文提到的司马迁等为何说“言历纪坏废,宜改正朔”?
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笔者举一个例子:《春秋》记载“冬,宋人取长葛”,《左传》记载“秋,宋人取长葛”,同一件事,但春秋与左传记载的季节不一,为何?魏晋杜预解释说“秋取,冬乃告也”,对不对呢?其实,之所以季节不同,原因在于依据的历法不同,或者是“正朔”不同。
以如今农历12个月排列, 夏历以一月初一为一年之始,商历以十二月初一为始,周历以十一月初一为始,秦历以十月初一为始(从秦人自称秦历为颛顼历来看,秦人为颛顼之后的说法无疑可信) ,太初历之前的西汉采用秦历。汉武帝元光五年十月之后一段历史,司马迁说“其春,武安侯病”,不是说“明春”而是当年的“其春”,当时显然是十月为岁首。
周朝时期,虽然周历以十一月为始,但实际上周朝不是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,并未统一历法,因此全国各地多种历法并存。以先秦典籍看,春秋、孟子多用周历,楚辞、吕氏春秋用夏历,诗经是多地诗篇汇总,因此混合了多种历法,左传里基本是周历与夏历并存等。另外,对照中国历法史来看,古希腊历史被质疑很正常。
无论周历、商历,还是秦历,都显然不太适合农业生产,故而汉武帝选择“行夏之正”,故而农历又被称为“夏历”。
夏朝果然不是虚构
2000年,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报告发布,立即引起国际舆论“震动”。 斯坦福大学的美国汉学家倪德卫在《纽约时报》上撰文,便断言“国际学术界将把工程报告撕成碎片”。之所以如此,其中一个原因在于西方学者认为夏朝不存在,认为夏朝极有可能是周朝虚构的王朝,史书中的夏朝不可信。
然而,中国文献中不仅有夏朝相关历史、有夏朝后裔记载(比如孔子拜访夏人后裔杞国)等,还有本文谈到的夏朝历法。
文献中的夏历使用证据,不仅比较多,比如诗经、楚辞、吕氏春秋、左传等,说明使用夏历的范围比较广,而且留下的证据还比较早,比如诗经中有一些西周早期篇章就明显使用夏历。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诗经虽然成书于春秋中期,但相传为西周尹吉甫(前852-前775年)采集。更为重要的是,其中不少诗篇谈论的是西周之前或西周早期的情况,而西周相距夏朝大约600年。
诗经·豳风·七月中的第一句是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”,如果以周历十一月为正月,那么“七月”相当于如今农历“五月”、“九月”相当于“七月”,那么代表大火星西坠、天气转凉的“七月流火”就不符合事实了,“九月”时天气正热也不需要“授衣”,因此这句话使用的必然是夏历。
问题是,这首诗创作年代如何呢?这首诗叫“豳风”,是豳地一年四季的劳动场景,豳地是周人祖地,古公亶父从豳地迁到岐山周原。 古今学者考证年代的观点不一,有说是“以前豳之旧诗,周公述之以戒成王”,有说是“周公遭管蔡之变而作”,有说是“周朝之前的诗作”等,因此可以断定最迟是西周早期诗作。
除此之外,诗经中的夏历证据还有不少,还比如讲述南方的“小雅四月”。笔者没有统计,但陕甘、南方似乎更多使用夏历,而这些地方夏朝后裔较多,比如褒国、有莘氏(周文王妻子为太姒)、姒姓缯国、姒姓越国等,这是巧合,还是夏朝遗民带去了夏历?
因为政治原因,虚构一个夏朝,勉强还能说,但还要虚构夏历,甚至夏历还被广泛使用,这显然就说不过去了,因此周朝虚构夏朝说只能是无稽之谈。 反之,周初夏历已经深入人心,而且与周王室不对付的南方楚国也在使用夏历,无疑都说明夏朝真实存在过。
所谓“雁过留痕,风过留声”,任何一个王朝只要存在过,就必然有一些建树,就或多或少的有一些遗产传承下来,且越是符合生产生活规律的东西越容易传承下来,夏历之于夏朝就是如此。
当然,这只是正常的历史规律,西方叙事中的历史规律与中国大不相同,而是上古越利于生产生活的先进的东西越会彻底断绝。
参考资料:诗经、史记、左传、后汉书等
(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号立场)
▼联华证券配资杠杆
发布于:江苏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