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”在赤坑镇惠爱村股票杠杆配资网,25亩桃花林正肆意绽放,粉霞般的花海随风摇曳……
这片绚烂背后,不仅是自然馈赠的浪漫,更是惠爱村村民主动让地、村委统筹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的生动实践。
从“要我参与”到“我要参与”,村民以土地为纽带,与村集体共绘乡村振兴蓝图,书写了“人地和谐”的典型故事。
在惠爱村,有一片被丢荒了十几年的闲置用地,杂草丛生、利用率极低。为了积极响应和扎实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,打造特色乡村景观,惠爱村村委提出了种植桃花树,打造十里桃花林的设想。
这个设想在刚提出时,部分村民仍持怀疑态度。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,村委积极行动起来。先是召开村民大会,详细阐述种植桃花树的规划,从打造特色景观吸引游客,到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增加收入,为村民分析其中的好处。
随后,村委成员逐门逐户走访动员,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 。他们深知年轻人思想更易接受新事物,便先从年轻人入手,通过展示周边成功发展乡村旅游的案例,激发年轻人对家乡发展的热情,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。有了年轻人的支持后,再以他们为突破口,解除了老一辈的思想顾虑。
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3个村民小组共20多户的村民们逐渐转变了态度,纷纷同意让地种桃。桃花树苗被一棵棵种下,也承载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村民马智深所在的村民小组在这次桃花林项目中主动让地8亩。看到如今绽放的桃花林,马智深欣慰地说:“现在到处都在加速发展,我们村地处偏远,要发展首先要打开思路,先迈出一步。以前这片地就荒着,没啥用处。村里提出要种桃花,以后能吸引游客,让村子变得更美,我当然要支持!”
惠爱村党支部书记孔剑明还表示,未来桃花林还将继续完善建设,通过在周边种植经济作物,推动农文旅互相融合,促进乡村餐饮、民宿、土特产品销售,让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,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动能。
桃花林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。在后续的乡村建设中,惠爱村村民的参与热情愈发高涨。
今年春节过后,为了进一步从根源上解决农村乱堆放问题,惠爱村计划集中建设一批工具房。工具房的建设为各项农事活动提供便利,是乡村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。于是,村民们再次主动清拆、积极让地。
马大叔家三兄弟感情深厚,平日里热心助人,得知村委要集中建设工具房,三兄弟聚在一起,经过商量,毅然决定让出家里300多平方米的土地。
按照规划,这片土地上将会建起十几个工具房,供全村村民使用。不仅如此,为了方便村民出入工具房,他们还主动把自家大院的门墙拆除,毫无保留地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。
村民 马大叔
当时村委干部找我们谈,用这片地建设工具房的事情,我们家和村委的意见一拍即合,就马上开干了。这点贡献不算啥。你让一点地,我也让一点地,以后村子变好了,大家方便,我们住得也更舒心。
正是因为惠爱村里有许多像马大叔这样顾全大局、无私奉献的村民,工具房得以顺利动工建设。据惠爱村党支部书记孔剑明介绍,一期工具房的建设是一个成功典型,接下来村庄里还会建设二期、三期的工具房,完善村里存放农具、设备的场所,为乡村建设的有序开展提供坚实保障。
在村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,惠爱村的建设成效显著。除了迷人的桃花林,惠爱村还相继建成了游客中心、惠爱桃花公园、莲花桃花公园、云山桃花公园等一系列景观设施,围绕惠爱村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,各景观将连点成线,打造成惠爱村独有的“最美户外线”,2024年吸引到访游客近3万人。
▲上图分别为云山村桃花公园和莲花桃花公园
你看,这个功能齐全的游客中心,前身其实是莲花小学,经“华丽转身”后,现在可以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、休息等贴心服务。
精心规划拓展,原来的周边空地也建成了宽敞的公共停车场,不仅满足了游客停车难的问题,村民停车也更加便利。
停车场旁,对一块原有的大石头进行美学设计,顶部种植松树,形似“迎客松”,别具一格,成为游客的又一打卡点。
云山小学旧址也被盘活,改造成瘦身鱼养殖场。通过引入科学养殖技术,结合当地优质水源,养殖出肉质紧实、口感鲜美的瘦身鱼。
养殖场还带动周边村民就业,参与鱼苗培育、日常养殖管理等,增加了收入。养殖场每年支付的租金,充实了村集体经济,为乡村后续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。
稔仔村大屯岗,通过外立面改造、绿美行动,打造“高颜值”乡村风景线,还邀请了肇庆市农业学校师生创作墙绘,赋予村庄文化灵魂。
惠爱村党支部书记 孔剑明
这几年,惠爱村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。从当初的闲置用地到如今的美丽家园,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支持与付出。利用闲置用地,挖掘乡村特色资源,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,还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接下来,惠爱村还将继续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,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,真正让村民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。
惠爱村的桃花,不仅开在春天,更绽放在村民心间。从“让地种桃”到“共建共富”股票杠杆配资网,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份主动参与,都在书写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。这里的每一步跨越,都是人与土地的双向奔赴!